“不管在县里还是镇里,国选啥时候回村,都是笑呵呵的,主动跟街坊邻居打招呼,慢声细气儿说话,没有爱答不理,没有一点儿干部的架子。”12月17日,记者在清丰县高堡乡孟固集村采访仙庄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宋国选有关事迹时,村民闻讯陆续赶来,争相叙述他们眼中的这个好邻居。
2010年,村民李改淑家的房子需要翻盖,家里盘算了一下,大致需要3万多元,除下自家的一点积蓄,还有2万元左右的缺口。宋国选回村看望父母,知道这一事情后,主动送来了5000元钱,并表示不用还了。虽在县里工作多年、却不贪不占,父母体弱多病、花销颇大,作为近门邻居的李改淑尤为清楚宋国选的情况,说什么也不肯收。不得已,宋国选只好改口:“盖房当紧,钱算是借给你的,啥时候家里有了再说,我不着急用。”如今,李改淑每每看到自家的房子,就不禁想起这个曾在困难时帮过自己的人。
在村民看来,不占集体利益也是一种助人。2006年,河南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。村里评选低保对象时,有人提到了宋国选的父母:“大伙睁眼瞅瞅,家家户户都烧煤球了,人家使的是啥?砖垒的灶,烧的树根、柴火!”可这件村民毫无异议的事情,却在宋国选听说后,采取了回绝。父母有些不理解,宋国选耐心向他们解释:“咱们家再不济,你们还有三个儿子。咱们家情况是不好,可还有比咱家更不好的。你们占两个名额,政府就可能少救助两个更需要救助的人。”朴实的话语打开了老两口的心结,从此再没提起此事。
但宋国选助人并不盲目,向来有着自己的坚持。村民王秀景的亲家公魏某是仙庄镇西位家村人,腿脚有些残疾,生活不能自理,家庭条件也较为困难。村里已为魏某开具了情况说明信,但他为了确保成为低保对象,私下到镇政府找宋国选说明关系,并希望其向民政所打个招呼。这一“小事”被宋国选当场拒绝:“民政所一定按政策办事,你只要符合条件,不用打招呼也能评上,这个‘后门’我不能开。”说起这件事,王秀景没有一丝不快:“国选啥事儿按法(律)来,这不能怨人家。你找人,我找人,大家都去‘开后门’,这世道不就乱了吗?” (记者 冯向忠 通讯员 王志豪)
新闻热点